“齐鲁职教博士微论坛”举办第十期活动

发布时间: 2025-04-02 21:11:50 浏览次数: 作者: 刘欣璐 王佳凤
返回列表

4月1日下午,由山东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院承办的“齐鲁职教博士微论坛”第10期学术活动在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4108会议室举行。本期论坛以“教室里的那些人:职业本科双师型教师日常生活史”为主题,特邀山东师范大学在读博士、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带头人、副教授匡兴担任主讲嘉宾,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生陈庆新主持,24级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、博士生及部分访问学者参与研讨。

职业本科双师型教师的挑战与使命: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突围

匡兴以“职业本科双师型教师日常生活史”为主题,从闲暇、情感、消费三个方面系统分享了职教本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与研究中的经验。她首先解读了政策文件中的“双师型”教师要求:职业本科院校需确保“双师型”教师占比超50%,且专业课中企业兼职教师授课占比不低于20%。进一步来看,院校在师资结构方面同样面临挑战:师生比需达到1:18,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低于30%,博士学历教师占比15%。匡兴以自身经历为例,向我们展示了双师型教师的使命:在行业经验与教育规范间架桥,不仅能够应对繁重的教学检查、实训指导与行政等教务,还能培养出“懂理论、能实战”的复合型人才。

聚焦“开学第一课”:职业教育的三个向度

随后,匡兴表示在职业本科教育中,“开学第一课”不仅是课程起点,更是重塑学生思维的契机。她提出的课堂设计方法打破传统学科逻辑,以“专业群逻辑”为核心,强调职业向度、层次向度、专业向度。职业向度培养“销售自己”的能力,而非应试技巧;层次向度引导学生从“解题”转向“解决问题”;专业向度立足真实商业场景,而非纸上谈兵。以“521交互式课堂”为例,每节课设计5个任务、2次讨论、1次实战,学生从被动听讲转为主动参与者。例如,在《推销技术》课上,学生需通过3个问题锁定客户需求,模拟真实销售场景。

学生合作逃逸现象:职业教育中的隐忧

最后,匡兴以小红书平台上超63万条“小组作业滚出大学”的吐槽帖为切口,以相关研究数据为依托,深刻剖析了本科生对合作任务存在的抵触情绪。数据表明,49%的学生因“形式化分工”厌恶小组作业,34.7%抱怨“搭便车”现象普遍,仅18.4%愿意积极参与。在职业本科教学体系中,实训课占比超50%,这本应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,但在现实中却未达到预期效果。针对这一现状,匡兴团队调研发现,这一“合作逃逸”现象与职场需求严重脱节:企业强调跨部门协作,而教育中缺乏有效机制培养合作素养。如何设计真实任务、明确分工、建立激励机制,这已成为职业本科改革的关键命题。

匡兴的实践探索证明,职业本科教育的双师型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框架,用真实案例与互动任务培养“能思考、会实战”的复合型人才。未来,这场关于课堂的革新仍然需要更多教育者的智慧与坚持。

审核人:夏明堂 吉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