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题目 | 所属单位 | 发表/出版时间 | 一级学科 | 所有作者 | 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澳大利亚中小学补救教学发展的经验与反思 | 教育学部 | 2023-11-25 | 教育学 | 吉标 | ||
在线学习知识创造机制与影响研究:社会资本理论视角 | 教育学部 | 2023-10-26 | 教育学 | 吴磊 | ||
推进家校协同育人的价值与策略 | 教育学部 | 2023-10-23 | 教育学 | 冯永刚 | ||
乡村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的作用机理、生成逻辑与时代涵育 | 教育学部 | 2023-10-18 | 教育学 | 王飞 | ||
乡村教师社会情感能力:本质、价值意蕴及培养路径 | 教育学部 | 2023-10-15 | 教育学 | 王飞 | ||
朝向美好教学生活的教师时间:困境与重建 | 教育学部 | 2023-10-15 | 教育学 | 徐继存 | ||
沂蒙精神融入师范生思政教育的现状与实施路径研究——基于访谈资料的质性分析 | 教育学部 | 2023-10-10 | 教育学 | 王红艳 | ||
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乡愁的价值意蕴及其教育构建 | 教育学部 | 2023-10-10 | 教育学 | 王飞 | ||
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意蕴辨读与行动路向——基于“五育融合”的视角 | 教育学部 | 2023-10-07 | 教育学 | 王飞 | ||
A Way of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: Heterogeneous Impact of Shadow Education on Students’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China | 教育学部 | 2023-10-01 | 教育学 | 谭敏达 | ||
多措并举 扩优提质 全面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 | 教育学部 | 2023-10-01 | 教育学 | 孙宽宁 | ||
劳动教育纳入“五育”的战略分析——基于劳育与德育、智育、体育、美育内在逻辑的视角 | 教育学部 | 2023-09-30 | 教育学 | 王飞 | ||
指向教师主动学习的教师培训:着力点与推进路径 | 教育学部 | 2023-09-28 | 教育学 | 朱忠琴 | ||
论我国教学过程取向落实存在的问题及其破解 | 教育学部 | 2023-09-28 | 教育学 | 高嵩 | ||
论教师的教学惰性 | 教育学部 | 2023-09-20 | 教育学 | 吉标 | ||
智能教育背景下学生身体的退隐与回归 | 教育学部 | 2023-09-10 | 教育学 | 冯永刚 | ||
教学评价改革的现实成就与未来趋向 | 教育学部 | 2023-09-10 | 教育学 | 车丽娜 | ||
数学广角 要教给学生什么——基于“沏茶问题”教学的思考 | 教育学部 | 2023-09-05 | 教育学 | 王红艳 | ||
国外学制的历史演进、基本特征及未来展望 | 教育学部 | 2023-09-01 | 教育学 | 冯永刚 | ||
学校制度文化育人的内在机理 | 教育学部 | 2023-08-23 | 教育学 | 冯永刚 | ||
“问题驱动”范式下活力课堂的重构路向 | 教育学部 | 2023-08-08 | 教育学 | 孙宽宁 | ||
Developing and validating the assessment of the skills of preservice teachers in implementing pedagogical model of collaborative problem solving | 教育学部 | 2023-08-01 | 教育学 | 陆宏 | ||
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理念下中职学校学业述评:理念与构建 | 教育学部 | 2023-08-01 | 教育学 | 吉标 | ||
指向核心素养的劳动课程设计 | 教育学部 | 2023-07-25 | 教育学 | 张莉 | ||
网络教学中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建构之作用机理研究 | 教育学部 | 2023-07-25 | 教育学 | 杨晓娟 | ||
数学核心概念的特征及提炼 | 教育学部 | 2023-07-16 | 教育学 | 王红艳 | ||
ChatGPT运用于教育的伦理风险及其防控 | 教育学部 | 2023-07-10 | 教育学 | 冯永刚 | ||
“活教育”理论中的师范教育实践与启示 | 教育学部 | 2023-07-10 | 教育学 | 刘军豪 | ||
坚持系统观念,优化育人方式,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——关于学习和落实《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》的认识 | 教育学部 | 2023-07-01 | 教育学 | 车丽娜 | ||
学科课程跨学科实施的学理与路径 | 教育学部 | 2023-07-01 | 教育学 | 孙宽宁 | ||
教育研究数字人文范式:现实表征、实践困局与优化路径 | 教育学部 | 2023-06-28 | 教育学 | 靖东阁 | ||
在线教学的情感缺失与回归 | 教育学部 | 2023-06-25 | 教育学 | 王飞 | ||
张力与消解:20世纪20年代东南大学学科建设探究 | 教育学部 | 2023-06-25 | 教育学 | 孙秀玲 | ||
学校德育品牌塑造的关键点 | 教育学部 | 2023-06-23 | 教育学 | 冯永刚 | ||
乡村学校道德氛围的生成逻辑与价值意蕴 | 教育学部 | 2023-06-21 | 教育学 | 王向华 | ||
“三教”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协同教学的应用模式与基本遵循 | 教育学部 | 2023-06-11 | 教育学 | 吉标 | ||
教学的表现主义困境及其消解 | 教育学部 | 2023-06-01 | 教育学 | 于翠翠 | ||
“双减”政策下课堂教学的“变”与“不变” | 教育学部 | 2023-05-30 | 教育学 | 李志超 | ||
陈鹤琴“五指活动”课程实验的历史考察与实践反思 | 教育学部 | 2023-05-28 | 教育学 | 刘军豪 | ||
数据驱动精准教学的实然困境与应然进路 | 教育学部 | 2023-05-26 | 教育学 | 冯永刚 | ||
澳大利亚家庭教育政策的主要特征及当代启示 | 教育学部 | 2023-05-25 | 教育学 | 冯永刚 | ||
父母心理控制与儿童学业焦虑的关系:未来取向和父母学业参与的作用 | 教育学部 | 2023-05-20 | 教育学 | 李甜甜 | ||
“爱国者治港”的价值意蕴及其教育实现——基于香港青年学生国家认同的视角 | 教育学部 | 2023-05-16 | 教育学 | 王飞 | ||
人工智能的伦理风险及其规制 | 教育学部 | 2023-05-01 | 教育学 | 冯永刚 | ||
课程视导:走向新时代的课程治理 | 教育学部 | 2023-05-01 | 教育学 | 吉标 | ||
多措并举 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——《加强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》解读 | 教育学部 | 2023-05-01 | 教育学 | 张莉 | ||
义务教育新课标下教学内容规划及其实现 | 教育学部 | 2023-04-28 | 教育学 | 周海银 | ||
知识建构社区中共情模型与评价方法研究 | 教育学部 | 2023-04-10 | 教育学 | 吴磊 | ||
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想象性的触发与建构 | 教育学部 | 2023-04-10 | 教育学 | 姜艳 | ||
学校科学教育变革的四个指向 | 教育学部 | 2023-04-03 | 教育学 | 刘新阳 | ||
城乡教育融合的理论架构与推进路径 | 教育学部 | 2023-04-03 | 教育学 | 王飞 | ||
互联网时代德育教师信息素养的问题检视与推进路径 | 教育学部 | 2023-03-30 | 教育学 | 冯永刚 | ||
城乡融合时代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发展 | 教育学部 | 2023-03-15 | 教育学 | 王飞 | ||
基于学习者画像的精准教学干预研究 | 教育学部 | 2023-03-15 | 教育学 | 王春华 | ||
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师范大学的使命偏差与回归 | 教育学部 | 2023-03-05 | 教育学 | 王飞 | ||
新世纪以来小学数学教科书中“分数”习题难度分析——以3套人教版为例 | 教育学部 | 2023-02-15 | 教育学 | 张莉 | ||
交叠影响域理论视野下职业启蒙教育实施困境及突破 | 教育学部 | 2023-02-15 | 教育学 | 吉标 | ||
旋律与和声的交响: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话语调度研究 | 教育学部 | 2023-02-10 | 教育学 | 刘新阳 | ||
论制度在学生道德意志培养中的价值 | 教育学部 | 2023-02-10 | 教育学 | 冯永刚 | ||
学校制度文化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的三种机制 | 教育学部 | 2023-02-10 | 教育学 | 冯永刚 | ||
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构建 | 教育学部 | 2023-02-07 | 教育学 | 冯永刚 | ||
高质量教学的时代内涵 | 教育学部 | 2023-02-01 | 教育学 | 徐继存 | ||
乡村学校劳动教育的误读与匡正 | 教育学部 | 2023-01-28 | 教育学 | 李志超 | ||
我国台湾地区中小学课后服务制度及启示——基于“补救教学”政策的视角 | 教育学部 | 2023-01-25 | 教育学 | 吉标 | ||
母亲消极情绪表露与儿童焦虑的关系: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| 教育学部 | 2023-01-20 | 教育学 | 李甜甜 | ||
教师教学述评的内涵、价值和实践路径 | 教育学部 | 2023-01-18 | 教育学 | 朱忠琴 | ||
中华民族共同体视角下教材建设的价值意蕴与推进理路 | 教育学部 | 2023-01-17 | 教育学 | 王飞 | ||
陈鹤琴教育评价思想的理念建构与实践考察 | 教育学部 | 2023-01-14 | 教育学 | 刘军豪 | ||
教育惩罚的问题、成因及其应对——基于涂尔干纪律精神的视角 | 教育学部 | 2023-01-05 | 教育学 | 李长伟 | ||
元宇宙赋能职业教育:价值意蕴、应用机理与实践路径 | 教育学部 | 2023-01-01 | 教育学 | 赵书琪 | ||
学生是谁?——基于古今之变的视角 | 教育学部 | 2023-01-01 | 教育学 | 李长伟 | ||
不确定世界的教学及其应对 | 教育学部 | 2022-12-28 | 教育学 | 徐继存 | ||
劳动课程育人的价值变迁、生成逻辑与实践进路 | 教育学部 | 2022-12-25 | 教育学 | 冯永刚 | ||
统筹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| 教育学部 | 2022-12-25 | 教育学 | 徐继存 | ||
父母冲突知觉与儿童焦虑情绪:正负性信息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及性别的调节作用 | 教育学部 | 2022-12-09 | 教育学 | 李甜甜 | ||
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教师德育困境及其破解 | 教育学部 | 2022-12-08 | 教育学 | 方蕾蕾 | ||
数据驱动下教师教学决策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| 教育学部 | 2022-12-01 | 教育学 | 李志超 | ||
数据驱动下教师教学决策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| 教育学部 | 2022-12 | 教育学 | 李志超、胡贝贝 | ||
作为生命体的学校:特征、困境与出路 | 教育学部 | 2022-11-30 | 教育学 | 朱忠琴 | ||
家庭和学校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力比较——基于实证研究对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》的思考 | 教育学部 | 2022-11-30 | 教育学 | 谭敏达 | ||
教学想象的内涵、价值与生成机制 | 教育学部 | 2022-11-25 | 教育学 | 姜艳 | ||
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同质化现象省思 | 教育学部 | 2022-11-22 | 教育学 | 于翠翠 | ||
陈鹤琴教育实习思想的理论考察与实践启示 | 教育学部 | 2022-11-20 | 教育学 | 刘军豪 | ||
推进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创新性发展(笔谈) | 教育学部 | 2022-11-15 | 教育学 | 徐继存 | ||
基于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(2022年版)》的跨学科主题统筹设计 | 教育学部 | 2022-09-29 | 教育学 | 王飞 | ||
“双减”背景下教师教育生态系统模型构建 | 教育学部 | 2022-09-25 | 教育学 | 张丽、傅海伦 | ||
“五育融合”视域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设计——基于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的视角 | 教育学部 | 2022-09-25 | 教育学 | 王飞 | ||
叙事教育法在师范生职业态度培养中的运用研究 | 教育学部 | 2022-09 | 教育学 | 王红艳、陈向明 | ||
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——基于《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的分析 | 教育学部 | 2022-08-05 | 教育学 | 王飞 | ||
基于行为序列的“专家-新手”结对编程话语互动模式分析 | 教育学部 | 2022-07 | 教育学 | 谭金波、吴思思、吴磊、李艺 | ||
何以为能:中小学教师智慧教学能力评价 | 教育学部 | 2022-07 | 教育学 | 韩晓玲、孙敏、陆宏 | ||
构建基于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测评体系 | 教育学部 | 2022-06-01 | 教育学 | 柳夕浪 | ||
后人类时代教育研究的主体性重塑、风险及其规避 | 教育学部 | 2022-06 | 教育学 | 靖东阁 | ||
论教学传统 | 教育学部 | 2022-06 | 教育学 | 徐继存 | ||
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探索 | 教育学部 | 2022-06 | 教育学 | 王飞 | ||
劳动课程的育人价值变迁、生成逻辑与实践进路 | 教育学部 | 2022-06 | 教育学 | 冯永刚、温晓情 | ||
实践型课程:基础教育课程新形态 | 教育学部 | 2022-06 | 教育学 | 柳夕浪 | ||
延展认知视域下教学认知边界的探讨与重建 | 教育学部 | 2022-05 | 教育学 | 王永明 | ||
教师伦理身份的时代表征及其价值实现 | 教育学部 | 2022-05 | 教育学 | 车丽娜 | ||
大学生自我概念清晰性与社交焦虑的关系: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| 教育学部 | 2022-05 | 教育学 | 李甜甜、徐鹤文 | ||
“以心言诚”与“从心解中”——论于述胜《中庸通解》对《中庸》之“心”的发越 | 教育学部 | 2022-04 | 教育学 | 周卫勇 | ||
学习隐喻视角下网络学习空间转型与升级研究 | 教育学部 | 2022-04 | 教育学 | 吴磊、吴思思、范丽鹏 | ||
谁教育:在记忆与希望之间—以自我同一性的显现为中心 | 教育学部 | 2022-04 | 教育学 | 李长伟 | ||
道德教育中的人道困惑及制度保障 | 教育学部 | 2022-03 | 教育学 | 冯永刚 | ||
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其实现 | 教育学部 | 2022-03 | 教育学 | 冯永刚、师欢欢 | ||
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学知识生产的转型、危机与重构 | 教育学部 | 2022-02 | 教育学 | 靖东阁 | ||
补救教学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建设 | 教育学部 | 2022-02 | 教育学 | 吉标 | ||
论教学偏见及其消减 | 教育学部 | 2022-01 | 教育学 | 徐继存 | ||
智慧教育之于学校立德树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| 教育学部 | 2022-01 | 教育学 | 冯永刚、赵丹丹 | ||
通解《中庸》——《中庸通解》的诠释理路 | 教育学部 | 2022-01 | 教育学 | 周卫勇 | ||
列维纳斯“他者”视角下的师生关系及其构建 | 教育学部 | 2022-01 | 教育学 | 冯永刚、王汝菁 | ||
“慢科研”:内涵、意义与生成机理 | 教育学部 | 2022-01 | 教育学 | 王飞 | ||
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专业设置与建设 | 教育学部 | 2021-12-28 | 教育学 | 王飞 | ||
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的回顾与前瞻 | 教育学部 | 2021-12-28 | 教育学 | 冯永刚 | ||
数字媒体时代教师道德权威的失落与重塑 | 教育学部 | 2021-12-28 | 教育学 | 冯永刚 | ||
乡村学校课程建设的空间悖论及其消解 | 教育学部 | 2021-12-01 | 教育学 | 车丽娜 | ||
家务劳动与幼儿多动行为:亲子亲密度与幼儿动作协调能力的链式中介作用 | 教育学部 | 2021-12-01 | 教育学 | 高健 | ||
“自我技术"视阈下教育技术的镜像与反鉴 | 教育学部 | 2021-11-15 | 教育学 | 王康宁 | ||
优质学校特色化建设的偏失及匡正 | 教育学部 | 2021-11-01 | 教育学 | 冯永刚 | ||
时间的四重形态及其教育异化 | 教育学部 | 2021-10-20 | 教育学 | 张国玲 | ||
城乡教师工作现状差异分析及测评模型构建 | 教育学部 | 2021-10-15 | 教育学 | 傅海伦、张丽 | ||
新时代教师伦理身份的社会认同及价值实现 | 教育学部 | 2021-09-30 | 教育学 | 车丽娜 | ||
教学思考的张力 | 教育学部 | 2021-09-28 | 教育学 | 徐继存 | ||
智慧课堂的嬗变与趋向 | 教育学部 | 2021-09-15 | 教育学 | 李逢庆 | ||
信息化教学变革的技术向度与本体进路 | 教育学部 | 2021-09-10 | 教育学 | 于翠翠 | ||
儿童文学的化育: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探索 | 教育学部 | 2021-09-01 | 教育学 | 杜传坤 | ||
乡土课程的困境及其超越 | 教育学部 | 2021-09-01 | 教育学 | 孙宽宁 | ||
The effect of gender stereotypes on cross-modal spatial attention | 教育学部 | 2021-09-01 | 心理学 | 顾吉有、董会芹 | ||
真的是“全盘照搬照抄”吗——中国学者对苏联教育学的阐释与选择 | 教育学部 | 2021-08-25 | 教育学 | 包丹丹 | ||
学习投入研究的知识图景及趋势——基于科学引文数据库的分析 | 教育学部 | 2021-08-23 | 教育学 | 王文 | ||
高职混合式教学:指向深度学习的路径探析 | 教育学部 | 2021-08-11 | 教育学 | 王静雅 | ||
树立亲子边界意识 创新家庭教育理念 | 教育学部 | 2021-07-29 | 教育学 | 孙秀玲 | ||
教育研究的独特性——带着天意,扎根大地 | 教育学部 | 2021-07-20 | 教育学 | 李长伟 | ||
人工智能化教育中的个体发展悖论及其疏解 | 教育学部 | 2021-07-10 | 教育学 | 孙宽宁 | ||
在学习百年党史中砥砺赤诚忠心 | 教育学部 | 2021-07-01 | 马克思主义 | 韩延明 | ||
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ractice | 教育学部 | 2021-06-21 | 教育学 | 王康宁 | ||
An active investment in cultural capital: structure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educational success in China | 教育学部 | 2021-06-13 | 教育学 | 谭敏达(Minda Tan)、蔡亮亮(Liangliang Cai) | ||
高阶能力的发展:劳动教育的时代召唤与回应 | 教育学部 | 2021-06-10 | 教育学 | 毛菊 | ||
教师教育惩戒权落实的理性思考 | 教育学部 | 2021-06-07 | 教育学 | 王飞 | ||
母子亲密度与幼儿创造性人格特质的关系:自然联结与亲社会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| 教育学部 | 2021-06-01 | 教育学 | 高健 | ||
Distinct patterns of organized activity participation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school readiness among Chinese preschoolers | 教育学部 | 2021-06-01 | 教育学 | 任丽欣、邬钟灵 | ||
数字媒体时代教师道德权威的失落与重塑 | 教育学部 | 2021-05-28 | 教育学 | 冯永刚 | ||
制造强国战略下普通高校本科课程体系的内涵、维度与路径 | 教育学部 | 2021-05-20 | 教育学 | 周海银 | ||
教育信息化误区的后疫情时代审视与规避 | 教育学部 | 2021-05-01 | 教育学 | 王康宁 | ||
Family Physical Activities Choice, Parental Views of Physical Activities, and Chinese Preschool Children's Physical Fitness and Motor Development | 教育学部 | 2021-05-01 | 教育学 | 胡碧颖、邬钟灵 | ||
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“三个转向” | 教育学部 | 2021-04-10 | 教育学 | 柳夕浪 | ||
智慧教育时代教师角色的“变”与“不变” | 教育学部 | 2021-04-08 | 教育学 | 冯永刚 | ||
Resilience Predicts the Trajectories of College Students' Daily Emotions During COVID-19: A Latent Growth Mixture Model | 教育学部 | 2021-03-31 | 心理学 | 张莉、赵景欣 | ||
幼儿园制度化生活的必要性及其限度 | 教育学部 | 2021-03-30 | 教育学 | 陈莉 | ||
回眸课程教学改革和研究历史的三重价值和意义 | 教育学部 | 2021-03-15 | 教育学 | 徐继存 | ||
具身认知视角下科技场馆学习支架的设计 | 教育学部 | 2021-03-15 | 教育学 | 韩晓玲、柳珏玺 | ||
台湾地区劳动教育的生活化取向及其启示 | 教育学部 | 2021-03-15 | 教育学 | 车丽娜 | ||
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插图的适切性研究——以“读写部分”分析为例 | 教育学部 | 2021-03-10 | 教育学 | 李志超 | ||
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专业认同研究 | 教育学部 | 2021-03-10 | 教育学 | 王国明 | ||
实践教育学的古今之争——以亚里士多德与康德为范例 | 教育学部 | 2021-02-25 | 教育学 | 李长伟 | ||
“儿童”与“劳动”关系考辨:劳动教育的逻辑起点与实践依据 | 教育学部 | 2021-02-20 | 教育学 | 王康宁 | ||
诗性智慧的重溯与回归——儿童诗性智慧及其教育涵养 | 教育学部 | 2021-02-16 | 教育学 | 王康宁 | ||
日本的课例研究经验 | 教育学部 | 2021-02-01 | 教育学 | 王红艳 | ||
经典为本,德艺并重——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师培养策略 | 教育学部 | 2021-02-01 | 教育学 | 张晓立 | ||
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研究的计算主义及超越 | 教育学部 | 2021-02-01 | 教育学 | 靖东阁 | ||
论学校德育变革的经济基础及其实现 | 教育学部 | 2021-01-30 | 教育学 | 唐爱民 | ||
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百年回溯与发展进路 | 教育学部 | 2021-01-25 | 马克思主义 | 韩延明 | ||
父亲抑郁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影响:教养效能感和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 | 教育学部 | 2021-01-20 | 教育学 | 李甜甜 | ||
幼儿园教育“小学化”问题及其消解——新制度主义社会学的视角 | 教育学部 | 2021-01-20 | 教育学 | 朱忠琴 | ||
何谓教育技艺——基于柏拉图自然目的论的视角 | 教育学部 | 2021-01-15 | 教育学 | 李长伟 | ||
何谓教育技艺——基于柏拉图自然目的论的视角 | 教育学部 | 2021-01-15 | 教育学 | 李长伟 | ||
母亲遭受家庭冷暴力对儿童早期多动行为的影响:亲子冲突与睡眠问题的链式中介作用 | 教育学部 | 2021-01-15 | 教育学 | 高健 | ||
我国更高水平普及教育的发展理路与战略思考——《教育规划纲要》十年回眸与展望之二 | 教育学部 | 2021-01-10 | 教育学 | 李志超 | ||
英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、经验及启示 | 教育学部 | 2021-01-08 | 教育学 | 冯永刚 | ||
为了美好的教学生活 | 教育学部 | 2021-01-05 | 教育学 | 徐继存 | ||
协同教学的历史、进展与启示 | 教育学部 | 2021-01-01 | 教育学 | 吉标 | ||
Trends of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diffusion of lesson study: thematic analysis of WALS2019 conference presentations | 教育学部 | 2021-01-01 | 教育学 | 方燕萍、王红艳 | ||
论教学判断——教学平庸之恶的抵御 | 教育学部 | 2020-12-20 | 教育学 | 徐继存 | ||
论教学判断 | 教育学部 | 2020-12-20 | 教育学 | 徐继存 | ||
乡村小规模学校改进的倒逼机制探索 | 教育学部 | 2020-12-15 | 教育学 | 高盼望 | ||
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| 教育学部 | 2020-12-10 | 教育学 | 李甜甜 | ||
农村女大学生学习投入与学习收获的特点及影响机制研究 | 教育学部 | 2020-12-10 | 教育学 | 李瑞琳 | ||
傅统先的教育学术思想——纪念傅统先诞辰110周年 | 教育学部 | 2020-12-4 | 教育学 | 董艳艳 | ||
振兴乡村教育是一项系统过程 | 教育学部 | 2020-12-4 | 教育学 | 陈莉 | ||
挑战性——阻碍性压力对幼儿园教师自我效能的影响: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| 教育学部 | 2020-12-01 | 教育学 | 李娟(校外) | ||
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研究的主体性缺失与回归 | 教育学部 | 2020-12-01 | 教育学 | 靖东阁 | ||
从高考政策变迁看我国教育观念现代化的演进 | 教育学部 | 2020-11-15 | 教育学 | 李志超 | ||
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留岗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——基于工作特征模型 | 教育学部 | 2020-11-15 | 教育学 | 徐继存 | ||
Compensating for Family Disadvantage: An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Boarding School on Chinese Students' Academic Achievement | 教育学部 | 2020-11-13 | 教育学 | 谭敏达(Minda Tan) | ||
新中国成立以来教师流动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思考 | 教育学部 | 2020-11-13 | 教育学 | 于翠翠 | ||
教师“眼高手低”现象解析:生态取径的教师能动性视角 | 教育学部 | 2020-11-10 | 教育学 | 刘新阳 | ||
建构新时代乡村教师乡贤形象 | 教育学部 | 2020-11-02 | 教育学 | 吉标 | ||
日本的课例研究经验 | 教育学部 | 2020-11-01 | 教育学 | 王红艳 | ||
榜样教育:发生、偏向与回归 | 教育学部 | 2020-10-31 | 教育学 | 孙瑞玉 | ||
计算机自适应测验中沉思-冲动型认知风格、能力水平、试题难度与试题作答时间的关系分析 | 教育学部 | 2020-10-15 | 教育学 | 陆宏 | ||
中国原创儿童绘本创作与出版的困境、成因与突围策略探析 | 教育学部 | 2020-10-12 | 教育学 | 陈莉 | ||
教学论研究的认识论省察 | 教育学部 | 2020-09-25 | 教育学 | 徐继存 | ||
学校制度文化育人的逻辑向度 | 教育学部 | 2020-09-25 | 教育学 | 冯永刚 | ||
基于无缝学习的研学旅行模式探究 | 教育学部 | 2020-09-20 | 教育学 | 亓玉慧 | ||
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反思 | 教育学部 | 2020-09-15 | 教育学 | 王飞 | ||
有无二胎与父母教养能力感的关系:头胎子女亲子依恋的调节作用 | 教育学部 | 2020-09-14 | 教育学 | 李甜甜 | ||
公民道德建设中的“剧场效应”及其社会治理 | 教育学部 | 2020-09-10 | 教育学 | 冯永刚 | ||
美国营利性大学营利性与公益性争议、协调机制及发展趋向 | 教育学部 | 2020-09-01 | 教育学 | 张国玲 | ||
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Chinese preschoolers’ social skills: Examining underlying family processes. | 教育学部 | 2020-09-01 | 教育学 | 邬钟灵 | ||
温故而知新:孔子的师道观义疏 | 教育学部 | 2020-08-25 | 教育学 | 周卫勇 | ||
让“羞羞的背影”主动转身 | 教育学部 | 2020-08-22 | 教育学 | 董会芹 | ||
教师身份的伦理认同 | 教育学部 | 2020-08-20 | 教育学 | 徐继存 | ||
立德树人:民办学校的立身之本 | 教育学部 | 2020-08-04 | 教育学 | 陈莉 | ||
在线学习视频弹题反馈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| 教育学部 | 2020-08-01 | 教育学 | 韩晓玲 | ||
学校在线教育的理性之维 | 教育学部 | 2020-08-01 | 教育学 | 李逢庆 | ||
课例研究的全球传播与发展 | 教育学部 | 2020-08-01 | 教育学 | 方燕萍 | ||
Teacher-child Interaction and Preschoolers' Learning Behavior in China: A Piecewise Growth Model | 教育学部 | 2020-08-01 | 教育学 | 邬钟灵 | ||
习近平回信精神的政治意蕴及对高等教育的重要指导意义 | 教育学部 | 2020-07-25 | 教育学 | 查玉喜 | ||
童年期儿童同情与同伴侵害:应对策略的中介效应 | 教育学部 | 2020-07-25 | 教育学 | 董会芹 | ||
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与实现路径 | 教育学部 | 2020-07-11 | 教育学 | 田道勇 | ||
聘任制语境下高校青年教师学术职业困境与制度变革路径——新制度主义视角 | 教育学部 | 2020-07-09 | 教育学 | 张伟 | ||
我国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审视与现代化治理路径——基于20余年来改革历程与治理模式的分析 | 教育学部 | 2020-07-09 | 教育学 | 张继明 | ||
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制度 | 教育学部 | 2020-07-04 | 教育学 | 柳夕浪 | ||
牧溪绘画中物象观的演变 | 教育学部 | 2020-06-20 | 教育学 | 宋飏 | ||
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早期儿童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| 教育学部 | 2020-06-19 | 教育学 | 顾吉有 | ||
早期儿童劳动教育:家庭的应为与可为 | 教育学部 | 2020-06-19 | 教育学 | 张小永 | ||
早期儿童劳动启蒙教育:偏差与回归 | 教育学部 | 2020-06-19 | 教育学 | 陈莉 | ||
早期儿童劳动启蒙教育的逻辑起点 | 教育学部 | 2020-06-19 | 教育学 | 何孔潮 | ||
疫情防控期间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的在线应急教学设计——以“电视导演”在线课程为例 | 教育学部 | 2020-06-15 | 教育学 | 刘丽 | ||
智造社会背景下一流本科教学的课堂重构——大学教学内向型改革的微观视角 | 教育学部 | 2020-06-11 | 教育学 | 张继明 | ||
土壤的教育价值——基于自然和文化的视角 | 教育学部 | 2020-06-10 | 教育学 | 李长伟 | ||
智慧课堂生态系统的构建 | 教育学部 | 2020-06-10 | 教育学 | 李逢庆 | ||
高校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生态构建 | 教育学部 | 2020-05-25 | 教育学 | 张茂聪 | ||
实践教学的理性 | 教育学部 | 2020-05-25 | 教育学 | 徐继存 | ||
民国乡村教师负面情绪的心态史考察 | 教育学部 | 2020-05-15 | 教育学 | 吉标 | ||
我国教师课程能力研究:回顾与展望 | 教育学部 | 2020-05-15 | 教育学 | 李瑞 | ||
智慧学习环境下学习画面情感的自适应调整 | 教育学部 | 2020-05-15 | 教育学 | 徐振国 | ||
舍勒价值伦理学中的“榜样追随”及其教育意蕴 | 教育学部 | 2020-05-15 | 教育学 | 孙瑞玉 | ||
高等教育有效治理的系统化原则及其实践——基于顶层设计与法治问责的视角 | 教育学部 | 2020-05-05 | 教育学 | 张继明 | ||
后“掐尖”时代的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特征 | 教育学部 | 2020-05-05 | 教育学 | 陈如平 | ||
建立健全综合素质分类评价机制 | 教育学部 | 2020-05-05 | 教育学 | 柳夕浪 | ||
论潘懋元教育思想的生成、进路与贡献 | 教育学部 | 2020-05-04 | 教育学 | 韩延明 | ||
康德的实践教育学:在“理想”与“科学”之间 | 教育学部 | 2020-04-22 | 教育学 | 李长伟 | ||
三类劳动的划分依据及其育人价值 | 教育学部 | 2020-04-18 | 教育学 | 王飞 | ||
作为伦理实体的学校 | 教育学部 | 2020-04-15 | 教育学 | 徐继存 | ||
我国教师教育政策七十年历史演变及未来展望 | 教育学部 | 2020-04-10 | 教育学 | 车丽娜 | ||
走向协同教学: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时代呼唤 | 教育学部 | 2020-04-01 | 教育学 | 吉 标 | ||
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| 教育学部 | 2020-03-31 | 教育学 | 王焕霞 | ||
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的经验、挑战及启示 | 教育学部 | 2020-03-31 | 教育学 | 冯永刚 | ||
山水画创作简论 | 教育学部 | 2020-03-28 | 教育学 | 刘奎 | ||
论傅统先对中国教育的独特贡献 | 教育学部 | 2020-03-25 | 教育学 | 张茂聪 | ||
基于现实关系的虚拟学习社区参与机制研究 | 教育学部 | 2020-03-25 | 教育学 | 杨晓娟 | ||
美国社会科“探究弧”:内容、特征及启示 | 教育学部 | 2020-03-20 | 教育学 | 刘金松 | ||
何谓教育艺术——基于康德的视角 | 教育学部 | 2020-03-20 | 教育学 | 李长伟 | ||
新冠肺炎疫情下心理援助工作的体系建设 | 教育学部 | 2020-03-19 | 教育学 | 李甜甜 | ||
指向深度学习的STEM教育探究 | 教育学部 | 2020-03-15 | 教育学 | 王宏 | ||
试论我国危机教育内容的建构——基于2003年以来32篇核心文献的Nvivo分析 | 教育学部 | 2020-03-01 | 教育学 | 张茂聪 | ||
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地方大学定位调整、面临困境与推进策略 | 教育学部 | 2020-02-29 | 教育学 | 靖东阁 | ||
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| 教育学部 | 2020-02-01 | 教育学 | 王飞 | ||
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国际经验和启示 | 教育学部 | 2020-01-30 | 教育学 | 路书红 | ||
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国际经验和启示 | 教育学部 | 2020-01-30 | 教育学 | 路书红 | ||
空间嵌入视野下乡村教师社会生活的变迁 | 教育学部 | 2020-01-20 | 教育学 | 车丽娜 | ||
论柏拉图《理想国》中的“自由教育” | 教育学部 | 2020-01-15 | 教育学 | 李长伟 | ||
论教师的社会理性及其培育 | 教育学部 | 2019/11/15 | 教育学 | 车丽娜 | ||
学科德育的价值、困境及路径选择 | 教育学部 | 2019-08-15 | 教育学 | 冯永刚 | ||
教师课程责任的旁落与回归 | 教育学部 | 2019-05-15 | 教育学 | 车丽娜 | ||
混合式学习课程资源评价指标的构建 | 教育学部 | 2018-12-09 | 教育学 | 韩晓玲 | ||
中小学信息技术“融入式”教育下的双向融合途径 | 教育学部 | 2018-12-06 | 教育学 | 杨晓娟 | ||
古希腊神话中秩序与正义的隐喻探微 | 教育学部 | 2018-12-05 | 教育学 | 郭玲 | ||
学校课程建设的辩证逻辑 | 教育学部 | 2018-12-01 | 教育学 | 徐继存 | ||
教学的价值自觉 | 教育学部 | 2018-12-01 | 教育学 | 徐继存 | ||
领导信任对幼儿园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:角色超载的中介作用 | 教育学部 | 2018-12-01 | 教育学 | 张小永 | ||
论学生的课程理解 | 教育学部 | 2018-12-01 | 教育学 | 朱忠琴 | ||
我国教学设计研究40年审思与展望 | 教育学部 | 2018-11-15 | 教育学 | 孙宽宁 | ||
基于区块链的教育资源共享框架探究 | 教育学部 | 2018-11-15 | 教育学 | 赵建民 | ||
推进新时代高校法治建设 | 教育学部 | 2018-11-13 | 教育学 | 陈大兴 | ||
变革型领导与组织变革关系研究 | 教育学部 | 2018-11-11 | 教育学 | 张国玲 | ||
论法治高校的建设逻辑 | 教育学部 | 2018-10-30 | 教育学 | 陈大兴 | ||
学校课程建设的价值自觉 | 教育学部 | 2018-10-25 | 教育学 | 徐继存 | ||
生生之道:先秦儒家教化哲学的理论基础——以《中庸》为主体的研究 | 教育学部 | 2018-10-25 | 教育学 | 周卫勇 | ||
Mediating Effects of Individuals’ Ability Levels on the Relationship of Reflective-Impulsive Cognitive Style and Item Response Time in CAT(导师为通讯作者) | 教育学部 | 2018-10-15 | 教育学 | 陆宏 | ||
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风格的代际差异 | 教育学部 | 2018-10-10 | 教育学 | 王飞 | ||
全纳教育教师专业伦理探微 | 教育学部 | 2018-10-01 | 教育学 | 冯永刚 | ||
近十五年我国德育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探微 | 教育学部 | 2018-09-25 | 教育学 | 冯永刚 | ||
观念与尺度:幼儿文学史建构论析 | 教育学部 | 2018-08-17 | 教育学 | 杜传坤 | ||
自觉演化:民国时期花鸟画的突破与启示 | 教育学部 | 2018-08-01 | 教育学 | 宋飏 | ||
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学术交流的历程、问题与应对 | 教育学部 | 2018-07-01 | 教育学 | 吉标 | ||
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 | 教育学部 | 2018-06-30 | 教育学 | 王向华 | ||
混合式课程建设项目的顶层设计与实施策略——以山东师范大学为例 | 教育学部 | 2018-06-15 | 教育学 | 李逢庆 | ||
论课程责任及其履行 | 教育学部 | 2018-05-30 | 教育学 | 徐继存 | ||
古希腊英雄神话的德育价值探微 | 教育学部 | 2018-05-25 | 教育学 | 于洪波 | ||
论心态史视角下的教育史研究 | 教育学部 | 2018-05-01 | 教育学 | 冯永刚 | ||
PISA数字化阅读素养测评及其启示 | 教育学部 | 2018-05-01 | 教育学 | 王晓诚 | ||
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social skills and teacher-child relationships: A longitudinal study among Chinese preschool children | 教育学部 | 2018-05-01 | 教育学 | 邬钟灵 | ||
基于教学认识论视角的知识教学发生机制探析 | 教育学部 | 2018-04-25 | 教育学 | 王永明 | ||
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观念的代际差异研究 | 教育学部 | 2018-04-24 | 教育学 | 王飞 | ||
利用有效失败的创客学习活动设计 | 教育学部 | 2018-04-10 | 教育学 | 刘新阳 | ||
师范院校培养学前教育大学生实践能力研究 | 教育学部 | 2018-04-01 | 教育学 | 石凤 | ||
论大学章程实施评估的价值基准及其指标体系 | 教育学部 | 2018-03-20 | 教育学 | 陈大兴 | ||
基于“经验学习圈”的实践理性培养——论全日制教育硕士“三段交互式”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 | 教育学部 | 2018-03-15 | 教育学 | 车丽娜 | ||
君子教育之方:“道”与“艺”的辩证法 | 教育学部 | 2018-03-15 | 教育学 | 李长伟 | ||
论在线课程教学系统的建构 | 教育学部 | 2018-03-10 | 教育学 | 王永明 | ||
返本开新:传统道德向现代转型的逻辑理路 | 教育学部 | 2018-03-01 | 教育学 | 冯永刚 | ||
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| 教育学部 | 2018-02-28 | 教育学 | 亓玉慧 | ||
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偏差与回归 | 教育学部 | 2018-02-24 | 教育学 | 王飞 | ||
转变立场还是思维方式——再论儿童文学中的“儿童本位论” | 教育学部 | 2018-02-15 | 教育学 | 杜传坤 | ||
德性回归:道德教育的当代诉求 | 教育学部 | 2018-01-30 | 教育学 | 王向华 | ||
以大数据推动教育决策变革 | 教育学部 | 2018-01-18 | 教育学 | 陈大兴 | ||
论大学的道德责任 | 教育学部 | 2018-01-15 | 教育学 | 王向华 | ||
中国古典教育次第:从“切磋”到“琢磨” | 教育学部 | 2018-01-05 | 教育学 | 李长伟 | ||
血气教育的消逝与校园欺凌的发生 | 教育学部 | 2018-01-05 | 教育学 | 李长伟 | ||
美国K-12信息文本阅读课程的内容及其启示 | 教育学部 | 2018-09-25 | 教育学 | 王晓诚 | ||
高质量人才的四个标准 | 教育学部 | 2018-04-04 | 教育学 | 苏伟 | ||
专业认证视角下的师范专业发展探析 | 教育学部 | 2017-12-01 | 教育学 | 路书红 | ||
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偏差与回归 | 教育学部 | 2017-11-20 | 教育学 | 王飞 | ||
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困境及突围 | 教育学部 | 2017-11-10 | 教育学 | 冯永刚 | ||
小学校长课程领导的困境 | 教育学部 | 2017-11-01 | 教育学 | 乔资萍 | ||
正念养育的理念、课程及其作用机制 | 教育学部 | 2017-11-01 | 教育学 | 高健 | ||
当代高校青年教师的知识困境与超越 | 教育学部 | 2017-10-31 | 教育学 | 高盼望 | ||
高校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接受度的实证研究——基于DTPB与TTF整合的视角 | 教育学部 | 2017-10-15 | 教育学 | 赵建民,张玲玉(学) | ||
教育目标系统变革视角下的核心素养 | 教育学部 | 2017-10-10 | 教育学 | 刘新阳 | ||
法治高校建设缘何倚重大学章程评估 | 教育学部 | 2017-09-19 | 教育学 | 陈大兴 | ||
教学理解的意义之维 | 教育学部 | 2017-09-15 | 教育学 | 徐继存,车丽娜 |